想把课上得生动有趣?想要学生爱上您的课堂?
那么,这节课您一定要看——这是情境教育创始人、著名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曾经上过的一节课——《萤火虫》!虽然上这节课的时间距今已有多年,但是,如何吸引学生?如何为学生描绘情境,把学生引入情境?这些问题,仍然可以在这堂经典课例中找到答案——
课堂实录:
一、生词怎么教:一起来猜猜!
一篇课文总有几个不懂的生词,您都是怎么办呢?直接教学生,学生未必就能记住,就能掌握。李老师有什么妙招呢?没错,就是让学生自己猜!
猜生词,是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。联系课文语境,根据文字构成,学生自己猜词,不仅印象深刻,也为进入情境在认识上、情感上做好铺垫。
二、情境怎么入:以文绘图,化抽象为形象
情境教学,带学生亲入真实的自然是最好的,但是每节课都走出课堂也不太现实。李吉林老师不出教室,就把学生带入夏夜情境,感受萤火虫之光。
三、道理如何讲:不靠老师讲,靠学生自己想
情境的进入,是为了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深意。最深刻的理解、顿悟来自学生自己。因此,李吉林老师让学生自己想,自己问,学生互动、角色扮演,最后自己解答,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。
课堂评析
使儿童动情,首先教师得动情我看过李老师的好多课,我觉得,作为情境教学创始者,李老师上的每节课,无论在情境教学的特色体现上,在类型和途径的选择上,还是在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上,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,而是因教材而异、因教学对象而异,上出自己的特色。《萤火虫》的教学就是这样。
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儿童的情绪。要使儿童动情,首先教师得动情。教师的感情是火种,能点燃儿童感情的火花。李老师上课时,总是把自己放到创设的情境中,使自己的情和课文的情融为一体,并把这种情传导给儿童,激起他们心灵上强烈的共鸣。这在《萤火虫》教学过程中体现得非常突出。
教学一开始,李老师进入课文美的情境中,用饱含感情的导语,激发儿童动情。泛读时,李老师用轻柔的语音、和缓的节奏、优美深情的语调,一下子就把儿童带入美的情境。不仅如此,李老师还把对萤火虫爱的感情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,不断强化儿童的感情体验,激发儿童的审美情绪。
这是一堂阅读欣赏课,李老师在儿童进入情境后引导他们沿着合理的阅读,逐步理解课文。合理阅读课文,包括粗度、细读、精读,细读是一个中心环节,它既能把粗读的整体感知上升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,又能为精读的品评语感、欣赏精华做了必要的铺垫。李老师就是把这一点作为重点来进行的。
细读主要是理解课文。而要理解课文,首先要理解课文的语言。由于情境向儿童展现了生动的形象,在儿童进入情境以后,就从词语入手,用例句引入,启发儿童主动猜测词语意义,并且利用语句让儿童做到举一反三。在进行句的训练时,李老师再现情境,让儿童当小作家,引导他们想象语句所展现的画面,感受语言形象的美和所描写的情境的美。随着理解逐步深入,李老师进一步用提问题的方法,捕捉重点,然后扮演角色,深入浅出的讲解、语言训练帮助儿童解答问题,使他们在情境中对课文理解产生质的飞跃。必须强调,扮演角色,已经使儿童从切身体会中领会了课文语言的真切含义,而在语言训练中,又启发儿童设想自己就是萤火虫,带着真情实感,凭借发散思维,做出生动的表示。
在创设的情境中,他们初步领悟课文蕴含的哲理。这堂课,表演体会情境,先后运用了两次。我觉得,这并不是简单重复,而是由浅层到深层的两个不同的层次。第一次要解决的是词语的真实含义。第二次是要求小草、小花、萤火虫、小作者除了表演以外,都要讲话。通过创设情境,通过即兴对话,强化了儿童对课文哲理的领悟,使他们从心灵深处迸发出学习萤火虫奉献精神的强烈愿望。不得不说是李老师情境教学寓理其中的生动体现。
总之,这堂课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。
(特级教师 刘秉荣)
本期编辑:方艺芬
感谢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提供帮助,感谢张滢提供帮助